别悄悄立遗嘱 公证遗嘱才可靠
| [日期:2013-10-13 8:36:38] |
[字体:大 中 小] |
赵本山曾在小品里调侃,人生最痛苦的事在于,“人走了,钱没花完”。立遗嘱,成为如今不少老人的选择。有律师表示,目前有超9成的老人会悄悄立遗嘱,而内容存在矛盾或缺乏法律效力,成为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公证员建议,老人在立遗嘱时最好到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,这样才更为稳妥。 对于老人们来说,一个现实的问题是,将来自己走后,留下的财产该怎么办?记者从律师事务所了解到,与遗嘱相关的法律纠纷案近两年呈上升趋势,如何立遗嘱成热点话题。律师表示,超9成老人会偷偷立遗嘱,而内容存在矛盾或缺乏法律效力,则是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 一位晚年归国养老的华侨,在刚回国时立了一份遗嘱。之后,他得了癌症又悄悄立了一份书面遗嘱,随后去世。两份遗嘱内容不一样,儿女们为了鉴定两份遗嘱的真伪闹得很厉害,而到底哪份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,现在还在调查中。 记者调查发现,7成老人未立遗嘱,“怕子女不高兴”、“不知道怎么立遗嘱”、“立遗嘱要花很多钱”是几大主因。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办理了遗嘱公证的老人,其中8人都不愿谈及遗嘱详细内容,“家里子女多,怕他们知道了闹情绪。”71岁的张大爷说。记者随后在多地走访,对几十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,七成受访者表示未立遗嘱。 据公证处统计,95%以上的遗嘱绕不开一个“房”字,一种是分配给子女、另一种是夫妻俩互相分配。如何在房产分配过程中不产生纠纷,又符合自己的意愿,成为老人最关心的问题。 家住XX社区的李婆婆说,她已经84岁了,3年前就和家人商量好今后怎么处理遗产,没必要额外立遗嘱。 对此,公证员李冰说,如果老人自己立了遗嘱,没拿去公证,这样的遗嘱很可能不管用。因为我国《继承法》对立遗嘱的形式有很多细致的规定,如果未按照规定所立的遗嘱很可能被认定无效,重新回到法定继承的程序。 “中国文化避讳谈身后事,没有立遗嘱的习惯。”李冰说,这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立遗嘱、立遗嘱手续复杂有关。
公证员建议:立遗嘱忌口头说说,最好到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
由于遗嘱对内容真实性要求特别高,且遗嘱生效是在立遗嘱人死亡后,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,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。 如何立一份真实有效的遗嘱?有3个方面要注意。 1.盘点清楚自己的财产。首先,要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财产。立遗嘱人在遗嘱里分配自己财产的归属时,容易把家中所有的财物都当成自己的来进行处理,这样会使遗嘱在最后执行时或部分丧失法律效力,“一些老人容易把一些不动产写入遗嘱,事实上房产证都还没拿到。” 2.遗嘱内容忌前后矛盾。所写的遗嘱内容,必须真实准确。 在同一份遗嘱里,前后分配的财产归属,不要出现重复或矛盾,这样也很容易让遗嘱法律效力减低甚至失效。此外,根据法律规定,遗嘱可随时撤销或修改,“一些老人在病重时立下了口头遗嘱,如果抢救过来,建议立即重新立一份书面遗嘱。” 3.最好到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。 一是公证处通常会给当事人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,并审查遗嘱内容是否合法,或者根据老人意愿为其代写遗嘱,保证了遗嘱内容的正确性;二是办理遗嘱公证时通常要对公证过程录像,可以完整地保存当事人立遗嘱时的陈述,具有更强的可靠性;三是公证过的遗嘱法律效力最高,如果有多份遗嘱出现时,容易确定哪份遗嘱是有效的。经过了上述步骤后,因遗嘱产生的纠纷也会大大降低。
|